百万亩甘草吐翠,千万株青杨挺立,6月的库布其沙漠,绿意正浓,生机盎然。19日至20日,来自埃及、博茨瓦纳、布隆迪、利比里亚、南非、冈比亚、坦桑尼亚等27个非洲国家的记者们走进内蒙古库布其,通过他们的镜头与笔端记录中国治沙扶贫、荒漠变绿洲的故事。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的生态难题,拥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荒漠的非洲更是遭受着荒漠化的威胁。不同于一般的游客,这些来自非洲的记者们来到这片沙漠,他们的目光不是聚焦在美丽的风光上,而是更注重挖掘中国库布其治沙模式的精髓。
库布其沙漠的变化令人赞叹。很多非洲国家都在与沙漠进行着抗争,我们都知道暂时的种树修复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持续下去。
我们很好奇的是,库布其沙漠治理30年,这样漫长的过程是因何得以持续的?大多数非洲记者对沙漠治理并不陌生,来自埃及《消息报》的霍桑(AbdelalemHossam)说出了记者们的心声。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执行秘书长、亿利资源集团副总裁赵勇详细阐述了库布其治沙模式。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联合国发布库布其沙漠生态财富报告,认定这项最大的沙漠绿洲工程,创造生态财富约5000亿元。亿利资源集团治沙近30年来,绿化沙漠六千多平方公里,带动十万农牧民脱贫致富,取得这样的成效是不断探索的结果。
发展沙漠绿色经济是一项见效慢、周期长、投资大的工程,没有产业化治沙是难以持续的,库布其模式在于创新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商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合作机制,走出了治沙、生态、经济、民生平衡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种下甜根根,拔掉穷根根。
在阿木古龙甘草产业园,被称为治沙扶贫甜蜜事业的甘草长势正好。来自南苏丹广播集团的记者阿汤加(JamesAtanga)专注地拍摄着,他正在做一部关于沙漠的纪录片,在库布其沙漠的采访让他感到非常充实。我的国家南苏丹正面临着严重的荒漠化问题,我在拍摄的过程中也同时做沙漠治理的研究。
阿汤加说,在南苏丹,人们应对荒漠化通常的做法是从荒漠化严重的地区搬迁出去,让那里的生态自然恢复,但是这样的过程非常缓慢,而库布其治沙的做法是人们主动治理,我要把中国的治沙经验带回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治理沙漠还可以这样做。茫茫沙漠中泛起一片片蓝光,数以万计的光伏板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库布其沙漠光伏光热项目吸引了博茨瓦纳《报道者报》记者莫科瓦佩(QueenMokwape)的注意。
她详细记录着各项数据:1000MWP库布其太阳能光伏光热项目,治沙面积8万亩,节约用煤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6万吨博茨瓦纳荒漠化非常严重,部分地区在冬季长达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没电,缺水,人们难以生存下去,与30年前库布其沙漠的农牧民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现在库布其发生了巨变,农牧民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我要把库布其故事讲给我们的读者听,希望我们可以借鉴库布其治沙扶贫的经验。在两天的时间里,非洲记者们还走访了道图嘎查亿利新村、亿利东方学校。在牧民新村,他们倾听悠扬的古如歌,品尝牧家乐美食,记录沙窝窝变香饽饽、农牧民变沙漠金领的传奇故事,与农牧民分享脱贫致富后的喜悦;在亿利东方学校,他们与沙漠里的孩子们一起踢足球,合影留念。
6月20日,记者们在库布其沙漠种下了一片中非友谊林,植树现场,来自利比里亚《非洲首页报》的记者森克佩尼(AlphaSenkpeni)说,植树最大的意义在于让黄色变成绿色,在沙漠,颜色的转变也是生命的转变。喀麦隆《论坛报》记者吉蒙(HiltonKimeng)分享着他的感受,通过与亿利东方学校的孩子们交流,我感到沙漠的未来是有希望的,充满了无限的潜力,这一切都源自亿利资源集团30年来的不懈努力,源自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先生的带动作用。
希望亿利集团能为中非交流做出更多的贡献,通过经验分享,造福更多的非洲人民,让中非友谊之树长青。据了解,本次非洲记者团库布其之行是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组织的中非新闻交流中心项目系列活动之一。中非新闻交流中心项目是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促进中非媒体务实合作的重要交流活动,旨在帮助非洲媒体和记者全面了解中国国情,进一步推进中非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中非人民相互了解和合作。
本文来源:365在线体育官网入口-www.lederzincan.com
咨询电话: